八秩春秋,精神不灭;百年沧桑,气节长存。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抗日名将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的铮铮誓言犹在耳畔。这位从豫东沃野走出的民族脊梁,以“碗中廉”“牌中志”“旗上忠”构筑起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指引着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永葆初心本色,砥砺奋勇前行。
瓷碗见廉:从“治军严”到“为官清”,把“不许发财”刻进骨血。
“作官即不许发财”,父亲遗训,字字千钧。吉鸿昌将这铁律刻上细瓷茶碗,分发全军。这只碗,便是其毕生的精神标尺。早年在冯玉祥部任连长时,他便与士兵同食粗粝、共卧土炕,见有士兵母亲病重,当即倾尽饷银解困。升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回民老人揣两斤红枣上门致谢,他执意按市价两倍付钱。在他心中,“清廉”绝非空谈,而是“见群众疾苦就揪心,见不义之财就脸红”的本能。简陋书案上,刻字瓷碗长久相伴,碗沿磨痕历历,每一道纹路都在叩击“不取一文”的铁律,更映照出一个共产党人把“人民公仆”四字刻进骨血的赤诚。
一只瓷碗,照见的是官清民安的铁律。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小事小节中筑牢拒腐堤坝,面对“微末馈赠”,要有“一叶知秋”的政治敏锐,置身“人情往来”,须存“一介不取”的政治定力,既要管好八小时外的“生活圈”,又要守好家风门楣的“清白关”,做到心不妄动、手不妄伸、脚不妄行;临大事更须明大节,面对项目审批、资源分配中的利益诱惑,更要恪守“公权姓公”的政治品格,坚决杜绝“雁过拔毛”的蚕食之心,严防“跑冒滴漏”的蚁穴之溃,力戒“吃拿卡要”蝇营之态。要以“不占群众一分利”的觉悟立身,以“多解群众一分难”的务实行事,让“清廉”二字真正融入血脉、注入灵魂,永做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公仆。
木牌明志:从“被迫远游”到“以身为旗”,让“我是中国人”重逾千钧。
1931年,因力主抗日遭强令“出国考察”的吉鸿昌,在纽约街头面对“你是日本人吗”的轻慢询问,毅然制作英文木牌“I AM A CHINESE”佩于胸前。邮局职员嘲讽“不知有中国”时,他拍案怒斥:“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比你们的历史长百倍!”从故土难离的愤懑,到挺身而出的决绝,吉鸿昌以木牌为刃,直刺歧视。伦敦宴前,他掉头而去,冒着签证被撤的风险,也绝不向伪满屈膝;巴黎街头,他振臂高呼,用乡音撞响同胞心门,共赴抗日血路。这块木牌在胸前热得发烫,是因为“中国人”三个遒劲大字里,装着四万万同胞的尊严。
一块木牌,挺起的是为国为民的脊梁。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大是大非前,坚持为党而战、为人民而战,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面对任何损害国家形象、消解民族精神的言行,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挺直腰杆、站稳脚跟,敢于交锋、勇于亮剑,真正做到风吹不迷眼,浪打不摇身。在本职岗位上,要勇当“中流砥柱”,把“国之大者”扛在肩上、落在脚下,既要当好“领头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又要做好勤务员,办好群众“关键小事”。要少些好大喜功的“花架子”,多些真心实意的真动作,以马上办的劲头、钉钉子的精神、实打实的成绩,为“中国”二字增重,让“我是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化为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生动实践。
战旗铸魂:从“孤军请战”到“同盟抗敌”,用“赤胆忠心”永照汗青。
“九一八”事变后,吉鸿昌高举“抗日救国”标语奔走,“我愿率部北上,与日寇决一死战!”一次次请缨,一次次被拒。满腔悲愤中,他变卖家产购置武器,1933年与冯玉祥等人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将“收复失地”的战旗插上张家口城头。日军装备精良,他却身先士卒,袒臂挥刀冲锋陷阵,战士们见军长如此,个个奋勇争先,最终一举收复多伦。从“孤军请战无人应”的悲怆,到“同盟举旗众志诚”的壮阔,他用血肉之躯为破碎河山筑起屏障。攥紧的拳锋里,藏着一个军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千钧之志。
一面战旗,扬起的是敢战能胜的壮志!面对前进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广大党员干部须勠力一心,不做畏难观望的“看客”,要做闯关夺隘的“先锋”,不当等靠要的“懒汉”,要当争创干的“标兵”。面对乡村治理的“堵点”、改革发展的“险滩”,要拿出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回避矛盾、不畏惧阻力。更要在凝聚合力上主动作为,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畅通民意直通车,架起干群连心桥,用好群众点题机制、做实干部“解题”文章,发动群众、联动各方,把孤军奋战变为并肩作战,化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淬炼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担当本色。
作者:天津市2024年选调生 河北区王串场街道萃华里社区党委副书记侯晓乐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