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条例》的制定与实施,深刻体现了党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在求深、求实、求效上持续用力,不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确保党的旗帜在思想阵地高高飘扬。
内容求深,确保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直接决定着理论武装的力度和思想认同的强度。在知识更新加速、观念碰撞激烈的今天,浅尝辄止、浮于表面的宣传教育难以触及灵魂、深入人心。《条例》的出台,正是要解决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更加系统、彻底、有效地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问题,确保理论武装不仅“入耳”,更能入脑入心,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的行动遵循。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在理论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苦功夫,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要深入理解其内在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深邃的理论思考与生动的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任务,联系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学习反思。要学深悟透,将深刻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语言的能力,主动回应社会关切、辨析模糊认识、批驳错误思潮,引导人们认清形势、明辨方向,在思想交流乃至交锋中巩固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方法求实,确保工作推进精准精细。科学的方法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桥梁。《条例》的制定,强调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必须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不断创新和优化工作方法,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确保工作推进精准精细,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不仅是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其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调研,把握思想脉搏,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到基层一线、群众当中,通过谈心谈话、问卷调查、网络征集等多种方式,精准把握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个体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价值取向。要分类施策,根据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网络等不同领域的特点,以及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等不同群体的差异,量身定制工作方案和内容供给。要创新载体,主动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发展趋势,在用好传统阵地的同时,大胆探索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拓展网络思政新空间。要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文化建设、管理服务、日常生活之中,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如微视频、公益广告、文化产品等,使严肃的思想政治内容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渗透力,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目标求效,确保价值引领转化固化。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成败得失,最终要看其实际效果。《条例》的颁布实施,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能,确保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求效,就是要树立强烈的结果导向,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工作成果的转化应用和长期效应的巩固,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引擎。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效能意识,将价值引领的转化固化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硬标准。要聚焦中心,紧紧围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有效的思想动员、共识凝聚、力量汇聚,将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要善于将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融入日常管理、业务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之中。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带头践行党的宗旨,以自身的模范行动,生动诠释党的价值理念,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带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使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条例》为指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实践要求,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浙江省江山市清湖街道办事处 毛哲涵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