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家国同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正以“爱国、报国、护国”的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担当,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以护国之责筑牢发展之基,在新时代的答卷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铸牢爱国之魂以立心,在理论清醒中锚定担当方向。爱国是深埋心底的精神基因,更是年轻干部安身立命的根本遵循。这种情感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建立在理论认同、历史认知与价值认同之上的理性自觉。脱离理论武装的爱国容易陷入盲目冲动,缺乏历史观照的爱国难以承载时代重量,年轻干部唯有筑牢思想根基,才能让爱国情怀真正成为担当的“动力引擎”。筑牢爱国根基,需在理论学习中悟透“国之大者”。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通过专题研讨、线上课堂等多种形式,深刻领悟国家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实使命,将个人成长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更要从党史国史中汲取养分,在革命先辈的爱国壮举、建设者的奉献故事中触摸精神脉络,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在心中扎根。这种理论清醒带来的爱国情怀,既能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又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找准行动方向,为担当作为提供最坚实的思想支撑。
践行报国之行以立事,在实干担当中彰显青春价值。如果说爱国是内化的信念,报国则是外化的行动。年轻干部的报国担当,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而是体现在立足岗位的务实作为中,彰显于破解难题的具体实践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唯有把报国之志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效,才能让青春在服务国家发展中绽放光彩。要找准“小切口”,服务“大格局”。在乡村振兴一线,聚焦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课题,用专业知识助力群众增收;在基层治理前沿,围绕矛盾化解、服务优化等难题,以创新方法提升治理效能;在改革攻坚战场,针对发展堵点、机制难点,用敢闯敢试的劲头打开工作新局面。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心头大事”,从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到民生服务的“最前沿阵地”,以一件件实事、一桩桩好事践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承诺,让报国之行真正惠及于民。
恪守护国之责以立身,在底线坚守中筑牢安全屏障。护国是爱国与报国的必然要求,更是年轻干部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无论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还是维护制度规矩权威,都需要年轻干部时刻保持警醒,以坚定的立场、过硬的作风筑牢安全防线。这种守护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作为的责任担当。恪守护国之责,要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坚决抵制各种错误言论与不良风气,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在工作实践中严守纪律,把制度规矩作为行为准则,防止“小节失守”演变为“大节不保”。更要增强风险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见微知著,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从数据安全的守护到政策执行的规范,从意识形态阵地到群众利益的防线,年轻干部都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尽责,用实际行动守护国家发展大局。
“爱国、报国、护国”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爱国是精神内核,回答“为何担当”的根本问题;报国是实践路径,解决“如何担当”的现实课题;护国是底线保障,筑牢“安全担当”的坚实屏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年轻干部当在理论武装中坚定信念,在实干奉献中增长才干,在底线坚守中永葆本色,让青春之花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绚丽绽放。
作者: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委组织部 李子梅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