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担当,是共产党人融入血脉的政治基因,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核心要义。我们要接稳接好时代重担,始终把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作为事业所需、使命所系,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优异答卷。
以“胸存浩然气,心守淡泊志”的定力,夯实愿担当之基,让担当意愿扎根。愿担当,并非被动接受任务,而是源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其核心是对党的事业的绝对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用生命诠释对群众的牵挂;“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黄文秀,在脱贫一线奉献青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以“余愿足矣”的无悔誓言回答了时代之问。他们的事迹证明,愿担当的本质,是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定选择。党员干部要以系统化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必修课,通过集中研学、专题研讨、实践调研等方式深化理解,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同时要以常态化扎根基层厚植为民情怀,定期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楼栋、工厂车间听民声、解民忧,聚焦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领域,构建“清单化梳理、台账化管理、销号制落实”的工作体系,以“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务实行动回应群众期盼,让担当意愿在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增强。
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挺起敢担当之脊,让担当魄力彰显。敢担当,是面对挑战时“豁得出”的魄力,是关键时刻“顶得上”的果敢,更是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守的政治本色。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面对枪林弹雨毫不退缩,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筑就担当的丰碑;新时代,面对改革发展中的“硬骨头”、风险挑战中的“拦路虎”,更需要传承这份“敢”的精神。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敏锐性,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坚决捍卫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错误言论、不良思潮旗帜鲜明驳斥。要常态化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提升辨别是非、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要敢于直面矛盾困难、迎难而上,直面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复杂问题,不回避、不推诿。要主动认领重难点任务,把矛盾集中的岗位作为“练兵场”,深入一线摸清问题症结,制定“一问题一方案”的破解举措,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攻克难题,让“敢担当”成为干事创业的鲜明标识。
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积淀,提升善担当之能,让担当实效落地。善担当,不仅需要担当的意愿和勇气,更需要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硬能力,这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群众需求也日益多元化,若缺乏相应能力,即便有担当之心,也可能陷入“想干不会干”“蛮干瞎干”的困境。党员干部要广泛涉猎经济、科技、法律、生态等领域知识,同时深耕本职业务,成为行业内的“行家里手”,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精准分析、找准症结。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在工作中敢于探索创新,善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工作流程、以技术赋能提升工作质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定期参加业务培训、跨部门交流,主动向先进地区、优秀同行学习经验,补齐能力短板。要强化协同作战能力,面对跨部门任务时主动牵头,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责任共担的协作机制,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确保担当成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我们需树牢担当之志、提升作为之能,自觉扛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重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
作者: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北洲子镇选调生 聂浩文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