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进入新时代,“行走的党课”以“沉浸式”“体验式”学习体验,为党员教育培训注入新活力。各级党组织应积极探索,聚焦需求导向、资源整合、创新赋能、实践运用四个方面,让党课“走”出传统课堂,“燃”起党员教育培训新热潮。

聚焦需求导向,让党课内容“准”。“行走的党课”要以党员需求为出发点,做到精准施教。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党员对党课内容有着不同的需求。各级党组织需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了解党员在党性修养、业务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需求。对于农村党员,可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等作为重点内容,在田间地头开展党课,让他们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党的政策,掌握致富技能。对于城市社区党员,可围绕基层治理、社区服务等内容,组织他们到优秀社区治理示范点参观学习,现场聆听经验介绍,使党课内容与他们参与社区建设的实际需求相契合。而对于机关党员,可聚焦党的先进理论、方针政策等知识,通过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让他们在行走中加深对党的宗旨和使命的理解,提升履职能力。

聚焦资源整合,让党课形式“活”。整合各类资源,丰富党课形式,是“行走的党课”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如革命纪念馆、烈士故居等,打造红色教育路线。组织党员重走革命路,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在沉浸式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同时,挖掘身边的老红军、老党员、退役军人、创富能手等先进典型,邀请他们担任“党课讲师”。这些身边的榜样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践行党的宗旨,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此外,还可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如民俗活动、传统技艺等,将党课融入其中。在民俗文化节上,通过文艺表演、故事讲述等形式,传播党的声音,让党员在感受地方文化魅力的同时,接受思想洗礼。

聚焦数字赋能,让党课载体“新”。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数字化时代,“行走的党课”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积极借助数字技术,拓展教育载体。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并推送“微党课”视频。这些视频可以是对红色故事的生动演绎、对政策理论的深入浅出解读,也可以是党员先锋模范事迹的展示。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让党员随时随地都能观看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开展线上直播党课,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党员进行在线授课,党员可以通过弹幕、留言等方式与授课者互动交流,及时解答疑惑。同时,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数字党课体验。例如,通过VR技术让党员“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场景,增强党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聚焦实践运用,让党课成效“实”。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走的党课”不仅要让党员“走”起来、“看”起来,更要让他们“做”起来。可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在实践中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比如,在环保主题的党课中,组织党员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河流清理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让党员参与到产业发展、村庄整治等工作中,通过实地调研、项目实践,提升他们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同时,建立党员实践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将党课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真正让党员在“行走的党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绩实效取信于民。


作者: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党建综合办 王琪琪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