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神州大地时,一首首歌曲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汇聚起了“声”生不息的强大力量。重温那些创作在抗战时期的经典歌曲,最直白的文字、最朴素的曲调、最深情的故事始终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年轻党员干部当用心聆听抗战歌曲,赓续伟大抗战精神,汲取“救国有我”的奋进力量,在新征程上唱响“强国有我”的最强音。
在最直白的文字中汲取信仰力量,挺立忠诚脊梁。抗战歌曲中承载着血与火的歌词,在民族危亡关头奏响了齐心御敌的最强音。从《抗敌歌》中“家可破,国须保……拼将头颅为国抛”的视死如归,到《团结就是力量》中“向着太阳向着自由,向着新中国发出万丈光芒”的矢志不渝,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中华儿女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对民族存亡的深切忧患和对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它们用最不加掩饰的表达方式,深刻再现了革命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的壮烈场景,处处彰显着共产党人、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舍生取义的家国情怀。广大年轻干部要大力弘扬抗战歌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将红色基因真正融入血脉、刻进骨子。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切实扛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主动将自己的价值追求、人生目标等“小我”毫无保留地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壮阔“大我”之中,在知行合一、学思践悟中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
在最朴素的曲调中汲取奋斗力量,锻造担当肩膀。回望历史,抗战歌曲的曲调就是亿万同胞奋起抵抗的“冲锋号”。无论是《奋起救国》中“奋起!奋起!共作猛烈斗争!民众士兵一致奋起斗争!”的热血呐喊,还是《歌八百壮士》中“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的磅礴怒吼,中华民族在面对强敌时,总是在第一时间最本能地呼喊出内心深处的坚韧与担当——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中国人民都能够以排除万难的斗争精神奋勇拼搏、迎难而上。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肩负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前方绝非一片坦途,仍有不少“平型关”那样的“险关要隘”需要主动出击,仍有许多“台儿庄”那样的“战略重地”需要顽强坚守。广大年轻干部必须拿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勇于向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亮剑”,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科技攻关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上冲锋在前、主动作为,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姿态,努力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在最深情的故事中汲取奉献力量,涵养为民初心。抗战歌曲所讲述的故事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南泥湾》里“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的“深情告白”,歌颂了三五九旅扛起老镢头、刨出“好江南”的动人事迹。从“吃粮人”到“交粮人”,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旧无偿帮助老百姓耕种生产,主动减轻人民负担、密切军民关系。这些诞生在烽火中的歌曲,从创作开始就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答案自然而然地刻进了每一个节拍,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牢固架起了一座又一座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歌曲传唱之处,既是向敌寇宣战的阵地,也是向百姓践诺的考场。新时代,年轻干部必须当好抗战歌曲的“领唱者”和“传承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厚植为民情怀,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植入灵魂。既要做枝叶关情的细心观察者,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捧在手上、放在心中,从柴米油盐的温度里感知民生痛点;又要做一心为民的忠实践行者,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好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的为民答卷。
作者:湖北省孝感市选调生 汉川市韩集乡大房新村村主任助理卢云龙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