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从一粒沉睡的种子播入土壤,到一株挺拔的禾苗沐浴风雨,再到一捧饱满的谷粒归仓入囤,每一粒粮食的生长轨迹里,都镌刻着生命的智慧。青年干部的成长之路,恰与粮食的孕育历程同频共振,要育初心之种、练扎根之劲、守务实之本,在为民服务的“田间地头”拔节向上,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育初心之种、固信仰之基,做一粒矢志为民的“好粮种”。种子不播难发芽,初心不立难成事。一粒粮食种子只有埋进肥沃土壤,才能汲取养分、破土而出;一名干部只有把初心“播”进群众沃土,才能锚定方向、笃定前行。“时代楷模”黄诗燕在湖南炎陵县任职期间,始终以“让乡亲们有饭吃、有钱赚”为初心,牵头发展高山生态稻、优质米等粮食产业,带领群众把“粮袋子”装满、“钱袋子”鼓起。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干部要守住这个根,对粮食安全的执着、对群众的牵挂,正是初心“种子”的生动写照。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把初心之种播撒在基层沃土,在理论学习中为初心“催芽”、在为民实践中让初心“扎根”,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检验成长成效,让信仰之基在初心的滋养中愈发坚实、愈发牢固。
练扎根之劲、强担当之骨,做一棵坚韧不拔的“好禾苗”。禾苗不扎深难耐旱,干部不扎根难成事。粮食幼苗只有把根扎进田垄深处,才能抵御干旱、抗击虫害;干部只有把根扎进基层一线,才能锤炼本领、扛起责任。“全国劳动模范”邓迎香在贵州麻怀村,面对“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困境,带领村民用钢钎、铁锤凿山修路,历时13年打通“生命通道”,随后又引进优质稻种,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让昔日“望天收”的坡地变成“高产田”。从凿山开路到种粮增收,邓迎香用扎根一线的坚韧,诠释了干部的担当。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主动把基层当作成长“考场”,把实践当作提升“课堂”,自觉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经济建设等“主战场”,在摸爬滚打中经风雨、见世面,练就能扛硬事、善成实事的“铁肩膀”,让担当之骨在基层的磨砺中愈发坚韧、愈发挺拔。
守务实之本、求为民之效,做一株硕果累累的“好稻穗”。颗粒不饱满难成粮,干部不务实难成事。粮食的价值在于每一粒都饱满坚实,最终积成满仓;干部的价值在于每一件事都办实办好,最终惠及群众。“最美科技工作者”李桂科在云南洱源县,深耕粮食科技推广30余年,针对当地粮食产量低的问题,反复试验筛选良种,研发出“滇禾优615”等优质稻种,亩产提高200多斤,累计推广面积超100万亩,让万千农户实现“种好粮、多增收”。他常说搞农业不能玩虚的,要让农民实实在在看到收成,这份“务实为农”的坚守,让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为民的温度。新时代青年干部要少些“纸上谈兵”的空想、多些“现场办公”的实干,把会议室搬到田间地头,把办公桌设在群众门口,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说一口“家常话”,让惠民政策从纸上落到地上、从承诺变成实效,以“满仓硕果”书写为民答卷,让青年干部的成长价值,在务实为民的实践中愈发厚重、愈发闪光。
作者: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委组织部 向力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