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培训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是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有力抓手。各地党组织要贯彻落实好《规划》,紧扣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新任务、新要求,在内容上求深、方式上向新、成效上抓实,奋力书写党员教育培训新篇章。
坚持凝心铸魂,在理论武装上求深。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党员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培训内容“浮于表面”,就难以触及灵魂、启智润心,无法引导党员在风云变幻中保持战略定力,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初心使命。因此,要在内容上求深,确保党员教育培训不偏航,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帮助党员从思想深处厚植党的理论根基、掌握强大思想武器。各地党组织必须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主线,深挖理论“源头活水”,组织党员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引导党员深刻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要敢于触及思想深处,引导党员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主动查找自身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党员教育培训与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谋划,提升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方式上向新。方式方法是传递培训内容的桥梁,直接影响党员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在信息传播方式、人们认知习惯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教学方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向新”不是盲目追新逐奇,而是在坚守政治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通过方法创新激发党员学习的内生动力,让教育培训始终保持吸引力和感染力。各地党组织必须以“方式向新”为抓手,推动《规划》要求生动鲜活地落地。要强化互动研讨,变“被动听”为“主动讲”,大力推广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教学,精心设计研讨主题,鼓励党员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在交流互鉴中共同提高。要拥抱数字技术,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员教育”模式,建好用好智慧党建平台、在线学习资源库,开发制作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吸引力的微党课、音视频课件。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党员学习需求和行为习惯,实现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打破时空限制,让党员随时随地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熏陶。要积极引入社会优质资源,邀请先进模范、一线代表等走上讲台,用多元化的师资力量为党员教育培训注入新鲜血液和多元视角。
坚持学以致用,在成果转化上抓实。检验党员教育培训效果的最终标准,不在于办了多少班、训了多少人,而在于其是否推动了党员素质能力的提升、党性修养的增强和工作局面的开拓。“抓实”是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是衡量《规划》落实成效的试金石。只有将学习成果切实落到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上、体现到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融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言一行里,教育培训才算真正达到了目的。各地党组织要建立“学用结合”的检验机制,把党员在培训期间的表现和培训后的工作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跟踪问效机制。要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大力选树和宣传在学习和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通过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载体,引导党员经常性地对照检查,看通过学习是否解决了问题、改进了工作,形成以学促干、干学相长的良性循环。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能只看学习笔记记了多少、心得体会写了多长,关键要看党员的思想境界、能力素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提升,确保党员教育培训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作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昭苏县委组织部 王丹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