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从迈出“校门”到走进“机关门”再到“基层门”,这不仅是空间的转换,更是角色的重塑。须主动褪去身上的“稚气、娇气、骄气”,通过在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实现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戒掉“稚气”。选调生初到基层,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往往容易陷入“思维舒适区”,习惯用学术思维认识乡村发展现状,用书本理论套解复杂基层矛盾,从而导致“水土不服”。要主动走出办公室,走近群众,在家长里短中摸清村情民意,用实际行动代替空洞的承诺。

戒掉“娇气”。基层条件艰苦、任务繁重,选调生从理想中的“诗和远方”来到现实中的“实践战场”,要时刻作好吃苦的准备,主动褪去身上的“娇气”,真正在基层扎根。要学群众 “盘腿坐”,多在灶膛边听听他们讲掏心窝子的话,记好 “民情日记”,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只有把自己当成“村里人”,群众才会把你当成“贴心人”。

戒掉“骄气”。大多选调生毕业于名牌高校,是人们眼中的“天之骄子”。然而,到了基层一线,就要主动放下“名校光环”,以“归零心态”身入基层、心入基层,从基层干部群众身上“取真经”。要有“自找苦吃”的自觉,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矛盾调解等重大任务,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在基层经风雨、见世面,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锤炼本领,真正扛起责任、干出成绩、增长底气,赢得群众的信任与认可。(作者单位: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小河村)

作者 李巧巧

编辑 孙蕙

二审 张齐

三审 孙晓蓉


文章来源:天眼新闻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