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相关部署要求,聚焦提升党员教育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探索“资源整合+精准滴灌+实践转化”特色路径,推动党员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迈进,全面激活党员担当作为新动能。
构建“三维课堂”,打造全域矩阵
一是用好“云端课堂”。认真落实党员学习参考清单“每月送”工作要求,依托“花城党建”“幸福东区”等信息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直播教学,兜底培训全区1.7万余名党员。针对解决新兴领域党员和流动党员学习集中难问题,量身定制专属学习礼包,推送微党课120期,线上学习达3000余人(次),有效缓解工学矛盾,让党员随时随地能学习。二是打造“实景课堂”。深度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探索开发情景党课,组织党员开展“七个一”活动(听一堂微党课、唱一首革命歌曲、看一部纪录片、做一件实事、参加一次研讨、分享一次心得、重温一次入党誓词)。2025年以来,已开展现场教学30余场、覆盖党员1200余人次,切实让红色教育从“理论灌输”变为“沉浸式体验”。三是突出“实训课堂”。推行“学、看、议、为”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围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打造党员实训基地80余个。组织党员深入工农业一线,通过“专家现场讲解+实操技能培训”方式,手把手传授实用技术,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浅尝辄止”向“精准赋能”转变,切实提升党员服务发展的实战能力。
打造“三支队伍”,筑牢人才支撑
一是专职队伍专业化建设。聚焦党务工作者“能力提升”,重点从新任职公务员、选调生及高层次人才中遴选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党员干部,将62名优秀党务工作者纳入“铸魂提能”专项培育计划,通过专题培训、轮岗锻炼、导师帮带等方式,提升其教育组织、课程研发、教学管理能力,确保党员教育骨干队伍稳定有力。二是讲师队伍精品化培育。整合党校教师、机关业务骨干、企业技术专家、乡土人才等优质资源,择优遴选省(市、区)三级讲师38名,组建党员教育讲师团。组织讲师深入乡村振兴现场示范点等实境课堂,为基层党组织书记和青年党员师资开展“示范授课”,通过“以讲促学、以赛促优”,提升讲师队伍教学水平,打造“精品课程供给库”。三是志愿队伍特色化发展。整合青年理论骨干、行业标兵和文艺爱好者等60余人,组建志愿宣讲队。打造“庭院课堂”等接地气的宣讲场景,让党的理论政策以“家常话”的形式走进群众心坎里。
落实“三项举措”,提升教育质效
一是构建“学做一体”实践体系。依托基层党建“揭榜领题”重点项目等实践平台,深度挖掘党员在产业升级、小区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典型案例,组织37名党组织书记通过路演、座谈等方式,将实践经验转化为鲜活培训内容,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让党员教育更具感染力、说服力。二是创新“教育+”治理方式。结合依靠身边党员、服务身边群众、解决身边急难“三个身边”群众工作机制,在网格党支部、小区院落广泛设立民情恳谈会、议事角,引导党员结合自身特长,主动参与矛盾调解、环境整治和便民服务等基层治理工作,推动“教育成果”向“治理实效”转化。三是建立实践需求直报机制。定期通过召开党员座谈会、线上问卷、基层走访等方式,收集党员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与培训需求,动态优化党员教育培训内容设置,新增“枫桥经验”与小区矛盾化解实务、业委会运行与物业管理办法解读等贴近基层、实用性强的教育课程,精准补齐党员能力短板,形成“实践检验—经验反哺—教育优化”完整闭环,有效增强党员教育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网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