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宣传部授予徐淙祥同志“时代楷模”称号,集中宣传他的先进事迹。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到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徐淙祥用半生的光阴,坚守着“多种粮、种好粮”的朴素信念,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徐淙祥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可贵品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用“汗滴禾下土”的坚守,在田间耕耘中播种初心。“饿过,所以懂得温饱;拼过,才更执着收获。”经历过粮食短缺岁月的徐淙祥,毅然放弃进城任教的机会,一头扎进皖北的田间地头。“必须多打粮”成了他刻在心底的信念,为了推进高产试验,他从早到晚蹲在田里,用放大镜观察小麦长势与虫情,53本各式各样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了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从黑发小伙到白发老者,53载春秋里,徐淙祥铆在这片土地上,把共产党员的甘于奉献,化作泥土里生根发芽的种子,即便积劳成疾,他心中牵挂的仍是“三农”。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徐淙祥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以扎根的姿态向下生长,以深耕的韧劲向上攀登,在乡间小路上踏出坚实的足迹,在农家院落里倾听真实的心声,在田间地头的实践中淬炼不渝的信念。以近乎“轴”的坚持啃下硬骨头,以近乎“痴”的专注做好每件事,以近乎“燃”的热忱扛牢肩头使命,让初心在泥土里扎根、在实践中结果。

用“独木不成林”的担当,在携手增收中凝聚民心。“一人先进,仅亮一灯;众人共享,才耀一方。”徐淙祥始终牢记嘱托,一心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他牵头构建“大户带小户、技术传万家”的协作网络,通过种粮协会整合零散农田,创办田间学校培育“新农人”。用通俗易懂的谚语总结栽培技术,让科学种植的理念走进更多农户心里。在他的带动下,2.3万户农民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共同富裕的梦想正在广袤田野上茁壮成长。广大党员干部当传承徐淙祥身上展现的这份担当,自觉将个人奋斗融入集体发展大局。既要当好“领头雁”,以真抓实干的行动树立标杆,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让群众真心实意跟着学、跟着干;又要做好“传帮带”,主动俯下身子、沉到一线,带领群众共同奋斗,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科学方法,聚焦实际问题破解发展难题,帮助群众在实践中提升技能、增强本领,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用“敢为天下先”的智慧,在科创助农中夯实粮仓。徐淙祥用毕生坚守诠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时代内涵,这位与土地相伴数十载的“老农民”,始终以创新者的姿态奔跑在农业科技前沿。他突破传统耕作桎梏,通过种源攻关和栽培技术创新,让“望天田”变成“高产田”。他学用北斗导航、无人机飞防,把新技术引进田间,设立“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让农家小院成了“专家大院”。在他的带领下,阜阳市连续多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50万亩以上,被誉为“百亿江淮粮仓”。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这份创新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敢闯敢试、善作善成。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用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既要当好新技术的“推广者”,让智能装备在广袤田野大显身手;更要成为新模式的“探索者”,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让创新精神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杠杆,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更多丰收硕果。


作者: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山枣镇人民政府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四季红镇人民政府刘思刘佳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