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巩固和扩大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扎实开展学习教育,要坚持有戒、有界、有解,以“戒”明心筑牢思想防线,以“界”立行规范行为准则,以“解”促干提升实践成效,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坚持以“戒”明心,筑牢思想防线。“戒”是学习教育的思想根基,以“戒”明心,就是要让党员干部在学习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心存敬畏,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强化纪律意识,敬畏规定权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不可触碰的纪律红线,党员干部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专题学习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深度剖析,让党员干部明白,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仅是工作作风问题,更是对党的纪律和权威的挑战,从而从内心深处树立起敬畏之心,时刻保持警醒,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加强警示教育,敲响思想警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通过真实鲜活的案例,直观展示违规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剖析案例中违纪人员从思想松懈到行为失范的演变过程,让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培育廉政文化,滋养敬畏之心。廉政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能够为“有戒”提供深厚的思想土壤。通过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如廉政书画展、廉政征文比赛、廉政文艺演出等,传播廉洁从政理念;挖掘和宣传党的历史上廉洁奉公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机关单位、社区等场所打造廉政文化墙、廉政文化长廊,营造崇廉尚俭的浓厚氛围。
落实以“界”立行,规范行为准则。“界”是学习教育的行为准则,以“界”立行,就是要为党员干部的行为划定明确边界,让其在工作和生活中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明确行为规范,细化纪律要求。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形成清晰明确的行为规范,让党员干部对有更直观、更具体的认识,避免出现理解模糊和执行偏差,确保行为有章可循。强化自我约束,坚守行为底线。党员干部要自觉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标尺,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工作中,从会议安排、文件处理到公务活动、廉洁自律等各个环节,都要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抱侥幸心理,不搞变通,坚决抵制各种违规行为的诱惑。同时,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在八小时之外同样严守行为边界,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边界清晰。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保障“有界”的重要手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将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对党员干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利用信息化手段,搭建监督平台,畅通举报渠道,方便群众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强大的监督威慑力。
聚焦以“解”促干,提升实践成效。“解”是学习教育的实践目标,以“解”促干,就是要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工作作风转变,提升工作效能,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取得实效。聚焦突出问题,精准施策破解。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查找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自查自纠、征求意见、调查研究等方式,广泛收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梳理出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准问题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工作大局。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是“有解”的重要体现。在改进工作作风上,精简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推动事业发展上,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政策制定、项目实施等环节,确保各项工作在规范、廉洁的轨道上运行,通过将学习成果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实践成果。为确保问题得到持续有效解决,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在学习教育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的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建立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对已整改的问题定期进行“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作者: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纪委监委 胡思瑜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