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总结他的知青岁月。

从2017年大学毕业作为选调生回到家乡湖北十堰,转眼已是第八个年头。初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还是懵懵懂懂,再读已是感慨万千。青春何以不负,人生何以无悔?在乡镇的八年里,从21岁到29岁,我走过了三个乡镇,不同的岗位职责,不变的是扎根基层、始终如一做小小螺丝钉的信念。

山水为卷绘青春,在脱贫攻坚中绽放“为民服务”情怀之花。

“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在安家乡的四年里,初出大学任神雾岭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我,不熟乡村、不懂农事,在农户家里总是张不开口、说不出话。神雾岭辖7个村民小组475户1597人,四年的驻村时间,我开展了多轮次、全覆盖的入户走访,对乡亲们家中人口、产业发展和收入情况越发熟悉。走到菜园看看瓜果长势,再到鸡舍、猪圈瞧瞧家禽状况,说“土话”、说“实话”,做好事、办实事,与农户攀谈更有自信。“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这四年里,我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A证,还取得了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户户走到、足印乡间,“坐得了乡亲的门槛,下得去田间的地头”,深入调研神雾岭茶叶产业发展,鼓励更多的乡亲在茶园务工增收,助力精准脱贫伟大事业。在神雾岭村看到一户户困难的家庭逐步脱贫致富,我的灵魂深处敲响了鼓、思想深处升起了共鸣,我看到了脱贫攻坚战役的生动具象,更看到了百年大党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动员和凝聚起磅礴的反贫困力量和为民服务深深的情怀。

汉江潮涌砺初心,在急难险重中迈出“勇于担当”底气步伐。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2021年9月18日,我到羊尾镇的第一天,暴风骤雨,汉江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秋季大洪水,于是彻夜穿着雨鞋、拿着喇叭呼喊着群众有序撤离,确保无一伤亡、全镇平安。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羊尾镇位于鄂、陕两省交汇之地汉江河畔,我主动承担疫情防控省级交通卡口带班值班任务,高度重视、时刻警惕,持续抓紧抓实各项防控措施。田间地头的脚印、防汛防疫的坚守、风雨寒夜里的扶持,汗水和血泪促使我更加坚强,教会我成长,更成为我的勋章,让我充满了底气。在分管的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领域中,我始终坚持健全完善动态监测机制,每年开展两次全覆盖“两不愁三保障”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到早发现、早帮扶、早消除致贫风险。担任茶叶、生态渔业和马头山羊产业链链长,努力将本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在祖国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教育小镇燃薪火,在支点建设中昂扬“青春奋斗”朝气风华。

个人的一滴水,只有汇入民族理想的大海中,才能永不干涸;青春的一苇舟,只有乘于时代前行的浪潮上,方可坚其所托。2023年我调任马安镇任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坚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让党的方针“落地生根”、让党的政策“开花结果”、让党的理论“深入人心”。创新宣讲模式、建强宣讲队伍、丰富宣传形式,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马安红”百姓宣讲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省级媒体发布报道,使“福地马安”微信公众号累计关注人数超万人,非遗文化马安三句半《六无乡镇新风赞》参演十堰市“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移风易俗郧西县专场活动。充分发挥“马安红”志愿服务队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五福人家”等评比活动和道德模范杨家林、李廷均等模范事迹宣讲,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培育文化惠民沃土、树立道德模范标杆、激扬和美新风正气。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这八年的农村工作生涯,我听到自己的青春梦想扎根在大地、拔节于时代的声音。“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青春,从不是一段易逝的年华,而是一种心态。锐气不改、朝气不散、勇气不褪,每个人奋斗的样子就是青春的样子。我将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湖北省全力服务支点建设中激扬青春梦想、展现青春担当、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马安镇 祝访苓(2017年湖北省委选调生)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