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立规矩、明界限、树标杆。这再次表明,厉行勤俭节约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一以贯之的持久战。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必须率先垂范、带头践行,在“深学、笃行、严管”中下功夫,以当下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未来的“好日子”,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思想淬炼中深学强根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涉及价值观念重塑的深层变革,要想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常态长效,关键在于思想认识要到位。党员干部要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真抓实干,以实效为导向,不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刻意识到节约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而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必修课”;浪费不是小问题,而是侵蚀清廉本色的大隐患。只有思想上真正筑牢根基、正本清源,才能在政策落地上见行见效、落实落细。因此,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勤俭节约的初衷,在学思践悟中涵养持久自觉的勤俭节约政治品格,时刻校准思想坐标,并通过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读书班、专题党课等形式,结合书记领学、集中自学、研讨交流等方式,牢固树立节约意识。
在实干奋进中笃行促发展。“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公务接待、经费管理、国内差旅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党政机关厉行勤俭节约提供了详细遵循。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具有鲜明的示范引领作用,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一方面,精打细算做好节约的“减法”,坚持从严从简、减掉冗余,勤俭办一切事业;在日常生活中将节约意识融入平常,做到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工作中应当杜绝“大手大脚”“跑冒滴漏”,绝不允许乱拍脑袋、劳民伤财。另一方面,在发展民生上做好“加法”,把腾出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关键环节的瓶颈制约、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特别是要用于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以党政机关的勤俭节约推动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再“加码”。
在校准标尺中严管见真章。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要想推动厉行勤俭节约常态长效,党员干部必须拧紧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一方面,积极参与制度建设,主动在建立厉行勤俭节约长效机制上花心思;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精细化制定经费预算、水电费、公车使用等管理标准,量化约束指标,确保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建立监督机制长效管理,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畅通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的作用,织密日常监督网络;对奢侈浪费的典型案例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形成震慑,实现惩处一案、警示一片的效果;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制度的刚性执行,引领全社会形成崇清尚俭、简约适度的良好风尚,让勤俭节约不仅成为党政机关的自觉行为,也成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常态,切实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作者:2023届湖南省委选调生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南强镇人民政府文祉懿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