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刘恪生

“柴火农具归到位,犄角旮旯无垃圾,烂菜烂果莫乱堆,枯枝落叶随时扫……王大嬢,把农具收拾归一哟!”8月下旬,走进成都市金堂县五凤镇白岩村,时不时都能听见村民们念叨着这几句顺口溜,在互相调侃、相互提醒。

这是几个月前,由村主任助理、驻村选调生孙学艺在村中发起的“和美庭院”评比暨科学施肥推广活动的环境整治宣传语,几句顺口溜让城乡环境整治任务细节深入人心。自2024年1月驻村以来,来自市国资委的选调生孙学艺,从一个完全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小白”,到走村入户宣讲政策、用文化创意向景点“借流”、发现乡村产业“商机”,在基层干得风生水起。

“Z世代”们,来“整顿”乡村了!

白岩村文化路牌安装现场。

“整顿”之前 先学会“乡村规律”和“群众语言”

“白岩村由原来的高峰、战斗、白马三个村合并而成,以前的23个村民小组优化调整为13个村民小组。全村有约1100户村民,户籍人口约2900余人……”说起村上的情况,驻村一年多的孙学艺已能倒背如流。

“这里和我生活的环境完全是天壤之别,但我觉得既然来到这个岗位,就要脚踏实地干点实事。在乡村工作,首先要摸清‘乡村规律’,站在群众立场用‘群众语言’回应他们的顾虑。”孙学艺说,一年多来,她干得最多的工作,就是入户宣讲土地流转政策、解疑答惑、资料扫描、委托书签订等工作。

土地流转,本是利用闲置土地让村民增收的好事,但不少村民怕“失地”,跟他们讲“土地三权分置”,完全听不懂,也不想听。“刚开始,总会遇到村民不配合。于是我转变思路,告诉他们‘地还是你的,借给他们用,你还可以收租金。你看嘛,林权证本本还在你手头,上面也还是你的名字’。”

这么一捋,死活不答应流转土地的村民逐渐松口了,也逐渐明白签了委托书不会“失地”还能赚钱,拿到流转费用的村民还自发帮着动员其他村民。2024年,在驻村选调生的协助下,村“两委”完成了林地流转600余户家庭、园地流转500余户家庭的资料整理与收集,实现了林地流转2000余亩、园地流转3000余亩的目标。

“一年多来,我学会的最有用的技巧,就是在基层工作,一定要跟群众建立信任,了解他们的需求。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才能高效推进后续工作。”孙学艺说,同时也要学会借势借力,汇聚更多群众的力量,让大家齐心协力地支持村“两委”的工作。

今年3月,在孙学艺的策划下,白岩村开展了“和美庭院”评比暨科学施肥推广活动。为了让村民一下领会活动的核心,孙学艺把“五清四定三美”城乡环境提质行动的硬标准,转化成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的顺口溜,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活动通过广播循环播报、微信群实时推送、入户走访动员“三位一体”的宣传模式,将庭院卫生标准与科学施肥技术送入千家万户。创新整合环境整治与农业生产两大需求,将精心采购的“科技施肥大礼包”作为“和美庭院”评比活动的奖品,既解决了村民施肥难问题,又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的热情。

正是在了解“乡村规律”、学会“群众语言”后,孙学艺的驻村工作正有条不紊的推进着,在土地流转走访、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和称赞。

土地流转资料收集。

咋个“整顿”?向景点“借流”发展文旅产业

工作不久后,孙学艺发现村里风景优美,有高峰水库、白云寺遗址、鸡公石山顶的九重天观景平台等景点,还有白岩山歌等非遗,以及数家家庭农场。怎样把村里零散的文旅点位发展成产业,是驻村不久后,孙学艺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后来我发现,有一条从五凤溪古镇穿过村里的健身步道,经常会有游客从这条步道穿过,但却很少在村里停留。”孙学艺说,于是她萌发了用文化路牌指引,将这些“流量”留住的想法。

据了解,五凤溪古镇年均接待游客124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收入近6000万元,对周边旅游带动潜力强劲。“哪怕是引流1%到村里,那一年就有上万人次,人均消费100元,年旅游收入就能达到百万元,对村民增收可是实实在在的呀!”孙学艺说。

说干就干!孙学艺和村委干部梁成勇反复穿梭于白岩村的每一条乡村小径,整理道路信息,探寻特色亮点,然后逐一核对地图定位信息,为缺失坐标的农场、果园增设导航标记,让每处特色产业都能被游客轻松寻访。通过发展徒步打野、亲子采摘、风景打卡、文化体验、农家菜品尝等文旅项目,让游客留住,让优质农产品被看见。

他们将充满文化气息的路牌设置在游客必经之处,上面有二维码标记,扫描后可查看景点介绍,可一键导航,还有景点联系电话。通过“借流”,逐步将游客引导到村里的文旅项目,实现村民增收助产的目的。

庭院环境卫生评比活动现场获奖村民分享治理经验。

自造流量 打造“流量经济”助推一三产业发展

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孙学艺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打开了一个口子。接下来怎么干?

“除了维护好文化路牌、实时更新图文内容外,我还想以此为起点不断拓展乡村导视系统,如:精选优质果园、党员示范农场等设立‘农户信息牌’,这不仅能塑造乡村形象,促进产销对接,还能增强责任意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另外,发展线上客流也很重要。孙学艺说,今年村里一位种植大户请来一位网红,半天时间就卖光了自家的果园,但农户收到的价格只有最终售价的一半。“所以我觉得发展线上客流,在靠网红达人帮我们引流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自造流量’,打造村里的网红达人,让农户有议价权。同时,开通水果专线,降低物流成本,打通优质农产品从原产地直达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这些渠道的流量引导,孙学艺希望可以帮助村民打开销路、提高附加值、实现增收,同时带动家庭农场的消费,打造周末游经济,发展乡村文旅品牌,助推乡村特色农业和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文章来源:封面新闻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