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往乡“稻茭”轮作种植基地生机盎然,绿油油的水稻长势旺盛,村民穿梭其间,一派繁忙景象。“种完水稻栽茭白,收了茭白播稻种,田垄里长出双份丰收,日子越过越红火。”曼允村党支部书记喜笑颜开。



村民田间劳作

近年来,勐往乡党委立足资源禀赋,创新“总党支+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探索“稻茭”轮作体系,实现“一田双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拔节抽穗的稻田



长势喜人的茭白

创新轮作机制,破解土地闲置难题。勐往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精准把握农业生产规律,创新“稻茭”轮作机制,引进企业,积极引导农户利用晚稻收割后的冬闲时段开展茭白种植,有效填补冬季农田闲置期,极大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在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下,勐往乡以“企业托管”为核心,通过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农户提供土地和劳动力,助力群众增收。2025年种植茭白亩产达2500公斤,水稻亩产650公斤,综合收益较传统种植亩均增收1万元。



村民采收茭白



村民采收茭白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党员作用发挥。“稻茭”轮作模式的落地见效,离不开党员干部示范引领,通过开展“党员先锋田”试点,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24年,我和村里干部先试种了11亩左右,收入大概有11多万,整体经济效益可观。”曼允村党支部书记说道。2025年,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曼方村14名党员率先参与流转土地。实现土地流转从25户150亩到现如今的50户300亩,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稻茭”轮作模式逐步成为激活乡村产业的“金钥匙”。



茭白喜获丰收



茭白喜获丰收

深化联农带农,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稻茭”轮作模式,不仅鼓起了种植户的“腰包”,让土地“活”起来,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依托“党总支+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创造就业岗位,促进村集体增收。据统计,2025年3月至4月茭瓜采收高峰期,共计带动周边村民50人务工就业,人均增收1万余元,促进村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挣租金,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全乡50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实现户均增收9000元。“我家流转了5亩地,年租金就有7500元,采收季节装车每天至少能挣150块钱,两个月也有1万多的收入。”村民岩温罕笑着说。



村民挑拣茭白



村民务工挑拣茭白

下一步,勐往乡将持续发挥党建“引擎”作用,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新业态,探索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村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往乡人民政府 玉涛温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