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当七月的凤凰花染红校园,又一批青年学子即将告别书香氤氲的“象牙塔”。他们肩扛行囊,怀揣滚烫初心,向着基层沃野出发——那里没有诗和远方的浪漫故事,却有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没有都市霓虹的璀璨光影,却有万家灯火的温暖守望。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民生冷暖的“第一感知站”,更是新时代青年淬炼成长的大熔炉。愿你们以青春为犁,以热血为种,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出属于选调生的担当与荣光。

以“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解码基层。从青衿之志到履践致远,从纸上得来到躬身入局,角色的蜕变必然伴随成长的磨砺。初到基层,或许会因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而困惑:田间地头的俚语听不懂,群众诉求的痛点抓不准,政策落地的堵点理不清……这些成长的烦恼,恰是读懂基层的第一课。解码基层,需构建“三维坐标系”:纵向上,通过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求是网等平台强化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校准方向;横向上,迈开步子走进农家小院,卷起裤腿蹲在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耳朵倾听民声;时空维度上,既要梳理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人文风俗的“本土基因”,更要把握产业发展、民生需求的“现实痛点”,让工作规划与基层实际同频共振。基层解码不是一次性的“打卡”,而是持续性的“深耕”。从春种秋收的农事规律到红白喜事的乡风民俗,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焦虑到空巢老人的医疗需求,每一处细节都藏着做好基层工作的密码。当你能用方言和老人拉家常、用数据为产业把脉、用案例为政策注解,便真正成为了群众眼中的自家人。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韧品格耕耘基层。基层工作,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从乡村振兴的产业规划到矛盾纠纷的调解化解,从惠民政策的宣传落地到特殊群体的关爱帮扶,每一项任务都是对选调生的压力测试。耕耘基层,要练就“三重本领”:向老干部学“活地图”的经验,向群众学“土专家”的智慧,向实践学“解题人”的真知。从整理一份村情档案到撰写一篇调研报告,从组织一次村民大会到化解一场邻里纠纷,每一次实践都是能力的淬火。要善于总结规律,将零散的经验提炼为系统的方法,把被动应付转化为主动作为。耕耘基层要放下选调生的光环,以小学生的姿态融入群众;说家常话代替官腔话,办实在事代替表面活;用将心比心的态度感知冷暖,用马上就办的速度回应诉求。当你能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帮空巢老人代买药品、替困难家庭联系销路时,便真正接上了基层的地气,触摸到了基层的民心。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赤子情怀扎根基层。基层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沃土,也是青年成长的摇篮。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扎根基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用行动书写的承诺。扎根基层,要实现“三个转变”:把“过客”心态转为“主人翁”意识,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心头事;把“镀金”思想转为“炼金”追求,在推动产业落地中积累经验,在改善村小条件中收获成长;把单打独斗转为协同作战,与村干部形成“黄金搭档”,和群众结成奋斗共同体。扎根基层,要创造三种价值: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用智慧点亮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用真情筑起民生幸福的温暖港湾;在急难险重的第一线,用担当诠释初心使命。当你看得到自己参与修建的村道通车、自己推动的产业丰收、自己帮扶的家庭摆脱困境时,便会明白:基层的爱,是双向奔赴,是共同成长。

基层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希望,每一份付出都孕育着未来。愿你们以“知”为基筑牢根基,以“懂”为径开拓创新,以“爱”为魂坚守初心,在基层的沃土上扎根生长,用青春的笔触书写属于这一代选调生的担当与荣光!当回首这段岁月时,定能骄傲地说:“我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最爱的基层;我用最真的情感,换来了最好的成长。”


作者: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麒麟苗族乡2020年选调生 文雯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