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即将结束驻村工作的选调生,回首这段难忘的基层经历,心中感慨万千。驻村工作并非简单的任务执行,而是一场与群众交心、向实践学习、为村庄谋变的修行,关键在“三招”——认路、认邻、认特点。这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深入群众、服务乡村、实现自我蜕变的成长密码。

认路:走透村里每条路,摸清发展“基本面”​

“认路”,绝非仅是熟悉地理方位,更是要深入掌握村情民意、资源禀赋和发展瓶颈。选调生大多刚走出校园,缺乏基层经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实践经验的匮乏。“一年在机关,两年在基层”的培养模式,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成长机会,能完整经历政策从制定到执行的全过程,深刻洞悉其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闭门造车行不通,唯有沉下去、走进去,亲身走透村里的每条路,看清了发展的优势与短板,才能为后续工作找准方向。

群众的难题往往藏在日常的家长里短中,只有沉下去听真话,才能找准病灶;只有争取熟悉村情的村干部支持,才能形成合力。跟着村干部一同调解矛盾纠纷,你能学到化解邻里冲突的沟通技巧和处事智慧,明白看似简单的家长里短背后,藏着复杂的人情世故;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你能摸清工程招标、施工监管等实操流程,知晓项目推进中的各种阻碍。基层干部是“全能选手”,在他们身上,你能学到太多书本之外的实用本领,这些经历会成为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成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真功夫”。​

认邻:串遍村户百家门,筑牢信任“连心桥”

“认邻”,核心在于密切联系群众,建立深厚情感纽带,成为他们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带着工作任务去走访,群众心里总会隔着一层墙,很难掏心窝子说话。驻村期间,我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情感在村,和村民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在村口大榕树下共饮自酿biang酒,吃顿简单的农家饭。在这样的轻松氛围里,距离自然就拉近了。当群众把你当作“自家人”、当朋友,便会知无不言,工作阻力就会小很多。我深切体会到,村民最是朴素真诚,你付出真心,他们便回以信任,知无不言。

“认邻”不能停留在表面寒暄,更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回应具体诉求上。记得有一回,一位阿婆来村委会交医保,她用儋州话跟我说着什么,我没听懂。她又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问某某委员在不在,我说委员巡林去了,“我是驻村干部,有什么事我帮您办。”可她犹豫了半天,说等委员回来再交,转身就走了。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没和群众打成一片,就算想帮忙,群众也不买账,只有赢得了群众的真心信任,驻村工作才能如鱼得水,顺畅开展。​

认特点:找准发展金钥匙,激活振兴“新引擎”

“认特点”,就是要立足村庄实际,找准独特优势和发展痛点,用创新的思维和实干的精神,精准施策,破解难题。乡村振兴不能等靠要,必须主动作为、创新实干。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基于对村情“特点”的深刻把握,把政策要求与村庄实际结合,用群众能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选调生驻村,不能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更要主动寻找“自选动作”,用创新思维激活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面对村里“升学宴”等滥办酒席的陋俗,我们精准“认特点”,既要移风易俗,也要满足村民对教育重视的诉求。通过深入调研走访,我们摸清村民诉求,发动村民自发成立管委会,借“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将规范条款纳入村规民约,再用村民熟悉的方式宣传引导,扭转了攀比敛财的歪风。同时,我们将“禁攀比”与“兴教育”相结合,主动对接省、县慈善总会,发起成立教育公益基金,通过村民微信群、田间地头宣讲等方式广泛动员,募集资金超30万元。这笔基金不仅减轻了村民教育负担,更在村里树起了“重教兴学”的新风尚,成为我们村的一个鲜明“特点”和内生动力源,激励着更多孩子努力成才,未来反哺家乡。这正是认准特点、创新实干结出的硕果。

驻村之路,是砥砺初心、增长才干的成长之路,更是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为民之路。这片广阔的乡村天地,是选调生锤炼本领的“练兵场”,更是新时代青年党员干部践行使命的“大舞台”。我深刻体会到,唯有真正认清脚下的路、认熟身边的邻、认准发展的特点,以真心换真情,以实干求实效,才能在基层的沃土上深深扎根,才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作者: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大风村选调生 尤启翔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