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如梦一场。不知不觉间,驻村工作已近一年。回首这段时光,我从初来时的茫然无措,到如今的从容笃定,村庄,已从我初到时地图上的一个坐标,变成了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牵挂,乡亲们,也从最初陌生的面孔,成为可亲可敬的家人。这段岁月在我青春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勾勒出了我从“外来户”到“村里人”的蜕变与成长。

从“聆听者”到“知心人”,在倾听与沟通中架起连心桥。初到村里,我深知自己经验尚浅、资历不足,于是将身段放低、心态放平,甘当一名“聆听者”。在广场的大槐树下,我与纳凉的老人们唠家常;在田间地头,我与劳作的乡亲们聊农事;在农家院落,我与忙碌的主妇们话民生。每一次倾身聆听,都是心灵的交流;每一声关切问候,都是情感的传递。日复一日地交流让我渐渐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在聆听中,我感知到方言的韵味,听懂了群众话语中的期盼与诉求;在沟通中,我掌握了与不同人群打交道的方法,懂得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的真谛。随着了解的深入,我的工作方式也在悄然变化,政策宣传不再是生硬地照本宣科,而是用乡亲们听得懂的乡音土语娓娓道来;矛盾调解不再手足无措,而是学会了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这段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敞开心扉,才能真正从“聆听者”变为“知心人”,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让党的政策春风化雨般滋润群众心田。

从“观察者”到“参与者”,在实践与服务中锤炼真本领。记得初到时,面对千头万绪的驻村工作,我常常只是默默的“观察者”,注视着村里的一切却不知从何入手,但我始终秉持“在实干中学习,在服务中成长”的理念,从协助整理党建资料到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从走访困难群众到协助环境整治,从帮助办理民生小事,到参与文明乡风建设,每一件“大事小情”都认真对待,在一次次参与中,我读懂了农村工作的繁杂与艰辛,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不易与坚守。随着工作的深入,我逐渐从旁观走向参与,从边缘走向中心。协助村干部规范会议记录,使我熟悉了村级组织运行规则;帮助村民办理社保手续,让我了解了民生政策的落地流程;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讨论,使我感受到了乡村治理的智慧。从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到逐渐熟悉村情民意的“内行人”,从手足无措的“新手”到能够独当一面处理具体事务的“能手”,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次次跑腿办事、一场场会议记录、一件件民生服务中逐步实现的。这些扎根于泥土的实践让我认识到,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服务是最好的学习,只有从“观察者”成长为“参与者”,在实干中锤炼,在服务中成长,才能真正练就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

从“学习者”到“传承者”,在思考与感悟中汲取正能量。乡村是一本“厚重的书”,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在与村干部共事中,我学到了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和艺术;在与群众交往中,我感受到了他们朴实无华的人格魅力;在参与乡村建设中,我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共生的勃勃生机。这一年来,我协助村里整理村史资料,记录乡村的发展变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参与推广农业科技,提高生产的科学化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是乡村文化的“学习者”,也成为了乡村文明的“传承者”;不仅是乡村发展的“见证者”,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从学习干部群众的实践经验,到提炼总结可推广的工作方法;从感受乡村的淳朴民风,到参与培育文明乡风;从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到助力引入现代发展理念……这一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丰富,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些浸润着汗水的日常让我懂得,学习是进步的阶梯,传承是发展的动力,只有从“学习者”变为“传承者”,在思考中感悟,在传承中创新,才能汲取乡村发展的正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

驻村故事仍在续写,我也不再是“他乡之客”。这一年,从“怕办错”到“敢扛事”,鞋上的泥、熟了的乡音都在印证着,成长,就是活成村里一分子,把乡亲的期待,慢慢熬成踏实的答案,用满腔赤诚托举群众“稳稳的幸福”。


作者:河南省许昌市选调生 长葛市大周镇赵庄社区党支书助理朱正康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