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作为选调生在村任职已满一年。这段时光里,我像一粒渴望生长的种子落入实践的田野,在组织的精心栽培与乡亲们的真情浇灌下,于基层沃土中经历了一场从认知到行动的深刻蜕变。值此周年之际,谨以这篇思想汇报,记录下自己从“沉下身”到“扎下根”的成长历程。
从“书卷”到“田野”,在知行合一中校准信仰坐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校园走向田野,我经历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体认的深刻转变。初到村里,面对繁杂的基层工作,虽有满腹理论却常感无处着手。这种困惑在一次次的入户走访、政策宣讲和矛盾调解中逐渐消解。尤其令我触动的是参加村里的党员活动日,聆听老支书用质朴乡音讲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跟随村干部落实惠农政策,亲眼见证一笔笔补贴经过严格审核、公开公示,最终精准送达农户手中。这些鲜活实践让我真切认识到:党的创新理论并非束之高阁的典籍,而是扎根于人民心中、融入于乡村振兴血脉的行动指南。这种从认知到认同的升华,让我更加坚定:青年干部必须在知行合一中锤炼党性,坚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紧密结合,主动到乡村振兴一线、项目建设前沿、服务群众现场经受锻炼,在攻坚克难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对党忠诚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从“倾听”到“读懂”,在躬身实干中厚植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年来,我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带着学生气的交流到用乡音俚语亲切交谈,从坐在办公室等待到主动走进农家院落倾听急难愁盼,这一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真谛。记得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面对部分村民的疑虑,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观摩、发动党员等方式,耐心沟通、细致工作,最终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这个过程让我认识到,基层工作不仅要带着热情,更要讲究方法。要善于读懂群众语言,把握群众心理,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解决问题。基层是最生动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俯下身子、迈开步子,走进千家万户,倾听群众心声,才能把准民生脉搏,找准工作方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用真情服务赢得信任,以实干担当诠释公仆本色。
从“敬畏”到“坚守”,在基层考验中擦亮清廉底色。“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身处基层一线,我深知言行举止不仅关乎个人,更关系党的形象。通过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我深刻认识到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在协助办理低保审核、惠民资金发放等具体工作中,我亲眼看见了基层干部如何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也深刻体会到群众对公平公正的期盼。这些经历让我时刻警醒:必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年轻干部初入基层,更应知廉崇廉,将廉洁自律作为履职尽责的基本要求。工作中要严守纪律“红线”,坚持依法决策、依规用权、依章办事,以公正无私把稳为民服务“方向盘”;生活中要守牢纪律“底线”,做到交往有界、爱好有节、言行有戒,以洁身自好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要永葆慎初慎微的政治警醒,既要对照党规党纪正衣冠、端品行,更要从“微腐败”的典型案例中汲取“白袍点墨”的深刻警示,系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一年的基层历练,是思想的淬炼,也是成长的洗礼。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将始终牢记嘱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续写青春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河南省许昌市选调生 长葛市石固镇合寨李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闫冰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