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来自中国结艺之乡的选调生,我的行囊里总备着几枚中国结。这小小的结饰,以一绳千变之姿,凝结着中华民族“和合与共、生生不息”的哲学智慧,既是我们理解基层工作的一把钥匙,更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一份印记。作为选调生,我们的首要课题,便是用情用力,编织好关乎立场、能力与信念的三枚“奋进之结”。

厚植为民情怀,用心编织与人民群众的“连心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编好“连心结”,就必须把“人民”深深刻在心里。在红花,父老乡亲们告诉我,编结的第一步,是先要理顺手中的丝绳。正如我们开展工作,首要的,就是理顺与群众的关系。必须突破思想壁垒,拿出“归零”姿态,虚心问计于民,倾心问需于民。迈开双腿,走近群众的家门;敞开心扉,叩开群众的“心门”,在泥土的芬芳中读懂生活这本“活字典”。用一件件暖心实事、一次次排忧解难,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我们的“履职清单”,将个人的“小我”与人民的“大我”紧密相连,编织出最牢固、最温暖的“连心结”。

锤炼过硬本领,用力编织高质量发展的“双钱结”。新时代发展蓝图,要求选调生要编紧“本领之结”。既要传承“老手艺”,也要学会“新玩法”。红花镇的实践就是最好的教科书,一枚小小的中国结,通过与电商、文创、旅游的深度融合,蝶变为年产值数十亿、带动数万人就业的富民大产业。广大选调生亦是如此,要钻研政策,学深悟透中央精神;要精通业务,努力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更要勇于实践,将书本知识和先进理念,转化为像“红花经验”一样看得见、摸得着的富民成果。唯有不断锤炼,才能不负所托,为服务之地的繁荣富裕编织出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双钱结”。

坚定理想信念,用情编织民族复兴的“盘长结”。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恰如一枚博大精深的“盘长结”,回环往复、连绵不绝。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我们便是这伟大作品的亲身“编织者”。当如红花镇手艺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沉心于方寸之间,奋斗于点滴之中。既要守好“一绳到底”的初心,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贯穿职业生涯的唯一“红线”;也要打磨“一耳不差”的匠心,将守正的“线”与创新的“脉”紧密串联;更要达到“人线合一”的境界,将“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彻底融入个人奋斗的成长轨迹。这枚“盘长结”,上承组织千钧重托,下接百姓万家灯火。我将以心为线,以身为引,在时代的经纬中,编织出一枚永不褪色的青年中国结!


作者: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委组织部 杨亚茹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