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我作为选调生到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界牌垭村锻炼,走上了驻村帮扶之路。两年来,我扎根这个鄂西北小山村,了解她、融入她、建设她,以实际行动践行“深耕基层、服务基层”的使命。她也哺乳着我,让我听到真言、学到真知、领悟真谛,答好成长之卷。
了解村情、融入群众,从“见笑了”到“见效了”。到村第一天,村党支部书记黎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张书记就带领我熟悉村情民况,我们首先走访了特困供养户等重点群体,每到一户,黎书记都会热情地介绍:“这是我们新来驻村的小张同志,今后就是我们村的一员了。”在似火热情中,我扎根下来、干下去的信心决心愈加坚定。然而,晚上整理一天的笔记时,却遇到了困难:见到的人太多,我很难“对号入座”,容易将张家的情况代入到李家,又将李家的情况代入到杨家,一天走访下来,真正记住的信息所剩无几。语言习惯的不同也让我闹了不少笑话,与群众交谈时,常常会因为听不懂导致问东边答西边,内容牛头不对马嘴。为了能详细准确了解情况,快速融入群众,我建立了信息档案,记录村庄情况、帮扶信息等内容,并在张书记的带领下,在村里四处“遛弯”,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渐渐积累一些常用方言,减少了沟通障碍,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一次,有村民反映问题,我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并推动落实,我意识到做过的“功课”终于见效了,我能够与群众面对面了解民意,并采取符合乡村实际情况的行动,从此迈出了熟悉基层、扎根基层的第一步,完成了从“见笑了”到“见效了”的蜕变。
参与村务、独当一面,从“教给我”到“交给我”。村务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令初次接触的我不知所措,但在村“两委”干部的帮教下,我逐渐厘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成长为了一名基层“多面手”。“我们党支部高龄党员比较多,今天集中学习内容的理论性太强,他们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我首次组织的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村“两委”干部对我说:“下一次,可以多结合一些身边的例子,或者乡村领域的内容,更贴近生活一些。”这让我恍然大悟,农村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不同,党员结构更复杂、实践要求更高,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在活动形式、学习内容等方面下更多功夫。经过几次锻炼,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基层党建人”,在制定活动方案、选择学习内容形式等方面得心应手,有效提升了理论学习质效。国道改扩建工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常有群众提出意见,黎书记教我说:“在化解矛盾、调解争议时,要把群众放在第一位,注意方式方法,讲法律、顾情理,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过程中,我也结合自身特长,在拟定对策、调解矛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有效解决了道路建设中的各类矛盾争议。如今,我能够高效完成各项村务工作,迈稳了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教给我”到“交给我”的蜕变。
优化环境、焕新家园,从“知道了”到“做到了”。到村的第一天,我便被村文化宣传墙上的一行大字吸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绿水青山界牌垭。在村锻炼的两年时间里,我坚持把工作做到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推动人居环境改善与和美乡村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积极争取派驻单位襄阳市委政策研究室的帮扶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村自来水管网,实现乡村公路边坡有效治理,开展道路“亮化工程”建设,完成河道清淤、河堤和漫水桥建设等工作。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提升乡村公路、公墓等地的绿化水平,与村“两委”干部巡山、巡河,严防乱砍、乱挖、乱排,发动党员群众清理乱堆乱放、清洁重点场所,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秸秆禁烧等内容。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活动,评选“五美”人物,弘扬正能量,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如今,文化宣传墙上的标语正逐渐变为现实,界牌垭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乡村面貌不断焕新,我终于迈实了绘美基层、建设基层的关键一步,实现了从“知道了”到“做到了”的蜕变。
选调两载,我深化了认识、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实现了从学生到干部的淬炼成长。在今后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终身学习、艰苦奋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民情怀,自觉担当尽责,在新的岗位继续发光发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湖北省襄阳市选调生 谷城县石花镇界牌垭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张伟政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