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我在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天池村会议室进行一年的选调生述职。开始前村书记悄悄问两手空空的我,是不是忘记了带述职材料?我微微一笑……我没说的是——发言稿早已在墩苗的每一个日夜,融进了脚下的泥土与炽热的初心里。

稿子,写在脚底板的泥泞里。不围着水天池走满一圈,分不清哪段栈道容易雨后塌方;不敲开4个生产队292个村民的门,听不懂“土地是命根儿”的分量。还记得初来乍到,办公室的板凳还没坐热,就被拽进了田间院坝的烟火气里——凉亭关的风吹得我直缩脖子,土地堡的狗追得我心慌。两百多个清晨,从小心翼翼怕踩了秧苗,到能一眼认出老钟家田埂歪了半寸;从捧着本子记纠纷一头雾水,到在雷家窝凼的院坝里,听懂那些为田边地角扯红脸的背后,是被水泥路遮住记忆中土地边界的无奈叹息。鞋上的泥越糊越厚,心里的距离却越走越近。当村书记从皱眉打量到递来一顶草帽,当大娘老远就喊“小彭儿,进来耍”,我才懂得所谓“融入”,不是反复声明自己不是来“镀金”,而是让田坎认得你的脚印,让乡亲习惯你的身影,让自己成了他们柴米油盐里,一个自然而然的“自己人”。

稿子,印在乡亲们的手掌上。刚跟乡亲们唠上家常的那阵子,我有些飘飘然,觉着参加几次院坝会已算是入了乡村工作的门。村书记提醒我说:“你得从学会解开一个小疙瘩开始。”我开始理解这句话是撞见步履匆忙的天池二队赖队长的那天,他说要去找街道书记讨个说法,拦下仔细一问才晓得,原来是他建成多年的房子,突然被说占了林地。“一砖一瓦垒起的家,啷个就占了林地?”而我能做的不过是陪着他房前屋后一圈圈转。经村书记指点,我及时上报给街道工作人员,请教规资所、林业局的同事,协调商议解决办法。最终测绘人员重新拉起尺子、无人机嗡嗡地在头顶打转的那天,我知道赖队长心中的疙瘩解开了,他手上的茧巴正向我传递着信任的温度。我才明白原来政策的落地,需要垫上人心的柔软;乡村振兴这门大学问,得从一次次为田边屋角磨破嘴皮、解开疙瘩开始。

稿子,刻在农家乐的灶火旁。拜访天池村老书记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天池这碗饭,生态是金边边,可乡亲们盼的,是碗里能见油花花。”这话点醒了我——阳光下水天池水面亮晃晃,但岸边农家乐的灶头却没什么“人气儿”。得把情况摸透。我扎进十八家农家乐的灶房,倾听农家乐老板倒苦水:“豆花儿飘香也留不住客啊。”更愁人的是,农家乐家家菜单像从一个锅里炒出来的,翻来覆去就是柴火鸡、炒腊肉这几样。农家乐破局的路,还得从灶膛里扒。跟着村书记,我们写出份实在规划:撺掇豆花儿老字号支起露天磨坊,石磨一转,游客镜头追着豆花翻腾;给每口灶头熬出独门味儿,烤全羊、柴火鸡都打出差异化;把天池商业拧成一股绳,成立协会避免不当竞争。听村书记说,规划已得到街道领导的批示,下步要争取专项资金,让这把火真正烧出锅里的“油星”。

述职完毕。当村书记带头鼓掌,村民代表们也陆续响起掌声时,我忽然想起第一次来天池村参加党员大会的那个早上,我手心捏着汗,忐忑却又坚定地介绍起自己,同时盼着脚下这方水土,能认得我、容下我。我,永远在路上。


作者:重庆市璧山区璧城街道天池村选调生 彭羿捷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