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干部,既是党建“责任田”的耕耘者,也是乡村振兴“丰收年”的见证者,当以“赶考”姿态耕耘好党建“责任田”,用思想的“深耕”、实干的“精耕”、作风的“细耕”,换来乡村振兴的“五谷丰登”。

深耕“铸魂赋能”的思想“责任田”,筑牢“三农工作”的信仰之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是基础,乡村振兴是总抓手,二者统一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从创办“板凳课堂”宣讲三农政策,到建立“红色书屋”组织村民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开设“田间微党课”,用方言讲解乡村振兴战略,青年干部用自己的声音传递了政策的强音,凝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振兴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信仰是力量的源泉。广大青年干部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深悟透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校准人生坐标。要树立“既要身驻村,也要心驻村”的观念,拧紧思想“总开关”。要主动上好“初心课堂”,对照革命先辈,常思入党为什么、在村干什么。要深刻理解各项“三农”政策的精神实质,当好政策的“翻译家”和“播种机”,将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到每一个需要的角落,确保不跑冒滴漏、不打折扣。

精耕“强基提质”的实干“责任田”,锤炼“富民兴村”的过硬本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乡村振兴宏伟蓝图最终要靠过硬本领来落实。从江苏“90后农技员”扎根田间推广“智慧种田”技术,到四川“返乡创业大学生”带领村民发展“云端农业”电商平台,再到广西“选调生团队”打造“非遗+旅游”特色产业带。青年干部以专业能力补齐乡村发展短板,在规划引领、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纽带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青春动能。实干是成事的法宝,而基层是青年干部成长的“练兵场”,也是检验能力的“试金石”。广大青年干部要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践行者、党群连心的“毛细血管”,面对群众急难愁盼,要丢掉“花架子”,打出“真功夫”,把专业能力作为赢得群众信任的“敲门砖”。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练就“提锅就能上灶”的真本事,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具体工作中扛重活、打硬仗。要当好“泥腿子型”干部,常常走访农户,用脚底板丈量民情,让农业技术、电商运营等专业技能在田间地头“嫁接”成活。

细耕“连心惠民”的作风“责任田”,永葆“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风连着民心,初心系于百姓。从云南“90后驻村书记”为独居老人建立“爱心食堂”,到湖南“95后大学生村官”为留守儿童创办“四点半课堂”,再到甘肃“青年扶贫工作队”为残疾农户量身定制“庭院经济”。青年干部扎根基层,在乡村开展为民服务,既锤炼了干部队伍,又赢得了民心民意,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活力,彰显了新时代“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作风是形象的镜子,广大青年干部要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尺。自觉摒弃把驻村当“跳板”的“镀金”心态,用自己的真心换村民的真情,做到“民有所困,我必解之”。要做好“清单管理”,通过院坝会收集“需求清单”,明确完成时限的“任务清单”,最终将“满意清单”交由群众打分。要关注“沉默的少数”,像对待亲人一样解决留守老人吃饭难、留守儿童上学远等“小事情”,用热心赢得群众“大信任”。


作者: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选调生 戴炜煜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