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在这里书写怎样的故事,又能为这片土地带来怎样的改变?”2023年9月,当我怀揣理想与热忱,以选调生的身份第一次踏上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韩家村这片热土时,这句话便成为萦绕我心头的深沉叩问。两年的扎根时光,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在繁杂事务中淬炼本领,在乡音俚语中体察民情,在急难险重中砥砺担当,这段浸润着泥土芬芳的岁月,为我最初的思考作出了有力回答。同时,也让我深刻体悟到:唯有深悟“活”字真谛,在“活学”“活用”“活干”的火热实践中砥砺成长,方能在基层沃土上扎深根须,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在“活学”中强基铸魂,夯实立身之本。基层是一部厚重的“无字之书”,蕴藏着最鲜活的案例、最深厚的智慧。我们选调生虽有理论之长,但因书本知识与基层实际存在“断层”,常缺“泥土气”与“烟火味”,易因“水土不服”而陷入本领恐慌。破解之道,首在“活学”。我们必须摒弃纸上谈兵,怀揣空杯心态,甘当小学生。既要沉心静气,打破学科藩篱,系统研学党的创新理论、前沿政策、涉农科技、治理新知,填补知识盲区;更要摘掉“学历光环”,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拜群众为师。在农家院落向基层干部学一学治理的“土方”,在田间垄上向致富能手取一取种菜的“真经”,在街头巷尾同人民群众唠一唠处事的门道。“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基层不仅是生动的课堂,更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产业调研,需活学市场规律与乡村禀赋,确保项目“接地气、能生根”;民生服务,需活学政策要求与群众期盼,力求服务精准滴灌、润泽心田;基层治理,需活学制度规范与乡风民俗,推动治理有力度、有温度。我们须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完成从“知识青年”到“实干先锋”的蜕变,让学问的根系深扎基层沃土。
在“活用”中开拓新局,锤炼破题之能。基层事务千头万绪,鲜有标准答案,基层发展常遇“硬骨头”,旧思路难解新问题,需活用政策创新解题。我们选调生作为基层的生力军,要充分发挥素质高、思维活、点子多的优势,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以“活用”之能勇闯新路。面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要勇于打破思维定势,敢于质疑不合时宜的“老做法”,提出富有创见的“金点子”。善于将上级精神、专业学识与本地实际创造性结合,为老问题寻找新解法,为新挑战探索新路径。要精于因地制宜,活用政策资源破解发展难题,活用市场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活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效能。此外,总书记强调,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我们还要练就整合资源的绣花功夫,上联政策资源、中引市场活水、下聚民心民智,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化政策机遇为发展实效,真正成为疏通堵点、激发活力的“催化剂”,彰显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担当本色。
在“活干”中践行初心,涵养为民之情。“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选调生怀抱服务人民、干事创业的热忱投身基层。然而,初到基层,面对差异化的语言习俗和思维方式,若方法不当、作风生硬,易陷入“好心难成好事”的困境。若想弥合想法与效果、 初心与反馈的差距,关键在于“活干”。要坚决反对“一刀切”和“官僚气”,工作方法务必灵活务实、贴近地气。政策宣讲,要巧用乡音俚语,变“照本宣科”为“家常唠嗑”;组织活动,要契合民俗民趣,变被动参与为主动融入;矛盾调解,要融通法理人情,变 “剑拔弩张”为“握手言和”;服务供给,要洞察民心所向,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我们选调生要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尺,活跃在抗旱防汛的田间地头,穿梭于排查隐患的街头巷尾,忙碌在帮扶济困的农家院落,用坚实的“铁脚板”走出深厚的鱼水情。习近平总书记教诲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活干”的真谛,还在于善于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引导乡贤、能人“当主角、唱大戏”,变“干部干、群众看”为“干群同心、携手共创”。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收获成就、增强认同,汇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伟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基层之路,是选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新时代选调生当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为指引,深悟笃行“活”字真经,以“活学”强根基、以“活用”开新局、以“活干”践初心,将青春热血融入时代洪流,以“活”的智慧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审计局(驻旅顺口区三涧堡街道韩家村) 李春燕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