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旬的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烈日依旧炙烤着大地。光阴流转,踏上这片热土已满一年。值此节点,静心回望,点滴收获与深沉感悟如涓涓细流,悄然汇入心田。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初离校园,心中激荡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万丈豪情。报到伊始,乘坐两小时颠簸大巴,深入竹贤乡下庄村,赴一堂震撼心灵的“入职课”。在下庄,毛相林支书一堂朴实而深刻的“愚公课堂”,将下庄人于绝壁之上,以血肉之躯凿刻出“下庄天路”的壮举娓娓道来。我们实地体悟了那份凝结着汗水与坚韧的“下庄经验”,看他们如何在石缝中寻找生机,蹚出一条增收致富的“下庄路子”。彼时彼刻,胸中豪情如炽,暗下决心,定要在这方基层天地中干出一番“成绩”。然而,何为“成绩”?是引人注目的光环,还是领导同事的认可?初出茅庐的我,并未深究其意,只觉得热血沸腾、未来可期。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八月一日,怀揣着憧憬与忐忑,我踏上了前往庙宇镇的旅程。从县城出发,汽车在山间盘桓,一道又一道急弯,一座又一座连绵的青山,将初时的兴奋感一点点碾碎,沉默逐渐笼罩了我。分配到相应办公室后,我深吸一口气,心中默念:“定要全力以赴,干好每项工作!”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个下马威。那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维凝滞”: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事务和人际交往,茫然无措,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更不知该如何着手。看着同事们行云流水般处理工作,自己却像个“局外人”,那份挫败感沉重如山。幸而,“路在脚下,亦在师友”,在领导同事的悉心指导下,在入户走访的实践历练中,我这个手足无措的“职场小白”渐渐摸到了门道,笨拙地开始了角色转变,慢慢向一个初具模样的“基层新兵”靠拢。然而,刚刚熟悉工作,严峻的考验便接踵而至。岁末年初,各项总结、报表如潮水般涌来,更让人头疼的是与老年群众沟通的“语言关”,“麻木车”“渠算儿”等地道方言,于我而言如同“摩斯电码”,常常听得云里雾里。一次次的沟通不畅,一项项紧急繁重的任务,一篇篇反复修改的材料,让初来时的万丈豪情,在现实的磨砺下,显得如此单薄而飘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正是在这看似困顿的磨砺中,成长的养分悄然累积。我逐渐明白,基层这本“无字书”,唯有沉下心、俯下身,方能读懂。点滴实践,皆为真知。跟随村支书调解邻里纠纷时,我明白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解开疙瘩的金钥匙;下村调研考察产业时,我体会到了“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的硬道理;回答群众问询时,我感悟到了“枝叶关情”的为民初心与“将心比心”的沟通智慧。这个过程绝非坦途,有过多次下村仍不知此处是何地的迷茫,有过因经验不足导致工作反复的懊恼,更有过深夜独对孤灯的无助。但正是这一次次的“碰壁”,让我褪去了学生思维的稚嫩与傲气,学会了用更接地气、更切实际的方式思考问题、处理矛盾。我不再只执着于所谓的“成绩”定义,而是开始珍视认真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踏实感,开始体味为群众解决一个具体困难的满足感。我渐渐懂得,这份脚踏实地的积累,这份与土地、与群众建立的真挚联系,才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真谛。所谓成长,便是将理想主义的星光,融入脚下泥土的厚重,在平凡琐碎中锤炼担当的肩膀。

站在一年的节点回望,庙宇镇的春夏秋冬早已抚平了我初时的躁动与不安。基层的日子,是水稻青了又黄,是足迹遍布村庄,是文字渐生温度。我想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成绩”,并非浮于表面的印记,而是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如春耕秋收般,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中,于细微处见精神,于平凡中显担当。前路依然且长,山风依旧凛冽,但心中那份“奋烈自有时”的少年气,已然沉淀为“厚积而薄发”的从容力量。我将继续怀揣着这份从泥土中汲取的信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这广阔天地间,努力有所获、有所成。


作者: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白庙村2024届选调生 周艳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