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在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杨庄村进行选调生基层锻炼的两年时光即将画上句号,望着新一批选调生青春洋溢的脸庞,我不禁回想起初到杨庄时的自己——那个怀揣理想却略带迷茫的年轻人。两年基层锻炼,是一场身入、深入、心入的实践,更是一次从“守己”到“适己”再到“悦己”的蜕变历程。

“身入”基层,在“守己”中扎根泥土。初来杨庄,我怀揣着“为民办实事”理想,却先撞上了“水土不服”的迷茫: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道无形的墙,村民见我时的眼神客气又疏离,还有摆在桌上“摸不着头绪”的台账,让揣着一腔热情的我,突然没了方向。但我知道,“扎根”从不是站在田埂上眺望,得先把“身子”沉下去,我跟着村委从最基础的走访入户做起,用脚步丈量杨庄的每一条巷道小路。刚开始跟着调解邻里纠纷时,我本想记“要点”,却发现调解员没说一句“大道理”,只是说“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街坊,互相帮衬日子才能顺”。那天裤脚沾泥的我突然懂了:“身入”基层,先得把“心”放进村民的日子里,守住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守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独居的王奶奶不会用智能手机缴医保,我从“教她点屏幕”到“陪她聊会儿天”,慢慢地,她会把刚蒸好的红薯塞到我手里。细碎琐事不是“惊天动地”的成绩,却让我慢慢褪去了“懵懂”,我不再纠结自己能做多大事,而是更在意村民需要我做什么事。我从“那个选调生”变成了“咱大队的小妮”,深切明白了“身入”是脚步向下的坚持,“守己”是初心不改的笃定,而基层这片大地,从来不会辜负每一个真心扎根的人。

“深入”基层,在“适己”中强壮筋骨。随着工作深入,我成为杨庄村的网格员,学着用温度、速度、力度回应需求,适应基层的工作节奏,适应与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让选调生的责任落地生根。我常穿梭小区,陪乘凉老人聊家常、记健康状况;走访门店时,把“补贴申请”说成“能省钱的手续”,将政策拆成实在话。帮张大爷解读医保,他反复问三遍我耐心答三遍,他说“你讲得细,我听得懂”,我用“温度”收获了贴近群众的钥匙。去年供水管道修整需停水两天,我先在居民群安抚,1小时协调好送水车,第一车清水及时送达。村民说“有你在,咱不慌”,我用“速度”收获了跟上基层节奏的底气。辖区商贩占道堵路、有隐患,我摸清出摊规律,配合执法人员沟通,帮合规商贩找临时摊位,劝离拒不整改者。后来路口通畅,村民说“走路舒心了”,我用“力度”收获了维护秩序的担当。如今村民见我主动招呼,有事愿找我。从初期的“身入”到此时的“深入”,从小心翼翼到从容应对,我懂了:“适己”就是把“官方话”调成“群众腔”,是把“等指令”变成“抢时间”,是刚柔并济守规则,是能力适配需求。“深入”基层不是简单的“下沉”,而是心灵的“扎根”;“适己”不是被动“妥协”,而是主动“成长”,基层泥土里,我长出了“能办事”的真本领,这是最扎实的成长。

“心入”基层,在“悦己”中践行使命。当我不再把基层工作当作任务,而是作为实现价值的事业;当我不再把村民当作工作对象,而是视为亲人家人,我发现自己的心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前帮村民办事,总想着“高效解决就好”,如今却会多问一句“还有啥没顾上的”。张大爷的降压药快吃完了,我记着他吃的牌子,路过药店时顺手带回来,进门先帮他测测血压,听他念叨“儿子上周又视频了”;村里留守女孩功课跟不上,我去她家帮她补数学,看着她从怕做题到主动说“姐姐这题我会了”,眼底亮起来的光,比任何考核结果都让我踏实。这些事不再是“职责清单”上的条目,而是像惦记自家老人、自家孩子一样的本能,而这份因践行使命而得的满足,比任何成就感都更滚烫。“心入”,是把村民的小事装进心里,把“该做的事”变成“想做的事”,是把“为民服务”从脑中宗旨变成行为习惯的开始;“悦己”不是个人的轻松惬意,而是看着村民的难题变顺意、愁容变笑容时,心底涌上来的踏实,是把个人价值融进村民幸福里的必然。

基层天地广阔,青春大有可为。这两年,杨庄给我的不只是会做事的本领,更是愿做事、乐做事的初心底气。即便离开,这份“心入”的情怀、“悦己”的使命,也会陪着我继续走下去,因为我知道,把心交给群众,就永远不会走偏方向。愿新一批选调生珍惜在基层的每一天,真正“身入”“深入”“心入”,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作者: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选调生、惠济区迎宾路街道杨庄村党委书记助理 李柏秋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