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欢迎你们加入选调生这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队伍。站在这个崭新的起点,我特别理解你们此刻的期待与忐忑。两年前的我也刚刚走出校园,来到浙江金华兰溪市黄店镇王家村,开始驻村生活。面对陌生的环境我曾感到迷茫,但也正是这段岁月,让我真正读懂基层、认识自己。

逐光启程:用方言搭桥,织就“银幕暖网”。初到王家村,最大的困难是语言。走访时,村民的方言让我不知所措。我拿着本子一字一句记发音、学用语,慢慢从“听不懂”到能唠家常。村里王大妈总爱往我手里塞刚摘的枇杷,她掌心粗糙,却格外温暖。老支书送我的那顶旧草帽,至今仍挂在办公室——它提醒我,融入乡土的第一步,是摘下“书生帽”、俯身接地气,用真诚和耐心走进群众的心里。乡村的夜晚安静,却也寂寞。有一次,村支书望着闲置的银幕音响叹气:“东西在,人难聚。”这句话戳中了我。我联想到读研时学习的文旅融合促发展案例,提议举办露天电影夜。从选片、宣传到布场,我和村干部一起忙活。首映那晚,村民扶老携幼而来,小孩嬉闹、老人摇扇,游客看完电影还住了民宿、买了特产。一点小小的创新,不仅点亮了村庄的夜,更连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实事兴业:解危房之困,播下“康养种子”。在走访中,我注意到独居的王大爷还住在老旧危房里。女儿在外打工,他腿脚不便,生活困难。我主动和他结对帮扶,经过反复沟通、协调资源,终于帮他完成搬迁。搬进宽敞亮堂的安置房的那天,他拉着我的手道谢,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的意义正是藏在这些点滴的温暖中,也正是这份与村民日益深厚的情感联结,让我更加渴望为他们做更多实事。渐渐地,我的工作重心从解决一家一户的具体困难,扩展到了推动全村发展的谋划上。依托白露山深厚的中医文化资源,和村“两委”商议后计划打造一座“白露山中医诊所”。从前期构思、反复选址,到最终引进AI辅助诊疗和针灸理疗设备,短短一年间,我协助村“两委”一同构建起集文旅、食补、疗养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让“康养王家”这块金字招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我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既需要挽起袖子办实事的热忱,也需要放眼长远谋发展的视野;既要扎根泥土、传承本地的文化基因,也要敢于突破、为乡村注入创新的活力。

初心如磐:俯身沉基层,汲取“泥土养分”。回首这两年的基层岁月,我愈发深切地体会到,真正的成长,始于俯身向下的坚守与沉淀。它不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是真正把自己融进去,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唯有沉到田间地头,耐心倾听乡音里的期盼,细心感知民情中的温度,才能褪去书生意气、洗掉浮躁心态,真正在这片泥土里扎下根须、积蓄前行的力量。而改变,从来都不需要多么宏大的叙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尝试——一次耐心的调解、一场暖心的活动、一个建好的民生设施,正如涓涓细流,也能为村庄注入最鲜活的活力。我逐渐明白,基层工作贵在“实”,重在“融”。既要用心传承乡土里的老智慧、老传统,甘当小学生,拜群众为师;也要敢于带着新思路、新方法大胆尝试,善做“新农人”,为乡村赋能。

接力奔跑:躬行担重任,照亮“振兴征途”​。亲爱的学弟学妹们,选调生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更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场深刻的自我修行。乡村振兴,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接力奔跑;基层治理,是一张等待我们共同用心作答的时代试卷。愿你们始终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向前行——既读万卷书,更行万里路;既胸怀理想,也扎根现实。要永远守牢廉洁自律的底线,常怀敬畏与规矩之心,这是选调生最庄严的底色,也是最坚实的底气。未来的日子里,愿你们始终持有热爱、勇敢与坚持,用双脚去丈量田野的每一寸土地,用真情去服务每一位乡亲。让我们把论文写进广袤的大地,将青春尽情挥洒在乡村振兴的澎湃浪潮中。一起在这充满希望的乡土上,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内心的青春篇章!


作者: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委组织部选调生 杜洁
来源: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
阅读原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